加快城乡教育统筹,破解区域学校特色发展难题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是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的必经之路。2018年以来,大足区教委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开展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项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是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的必经之路。2018年以来,大足区教委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开展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研究。本课题组在2019年展开一系列调研工作,对区域特色建设已有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丰富了课题研究成果。
一、区域学校特色发展概述
项目组于2019年2月至3月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调查使用自编问卷,经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专业检验,问卷信效度良好。本次调查采用匿名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大足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学校特色发展情况的认识和感受的调查。调查过程中,项目组从大足区的城区、乡镇、农村三类地区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了教师、学校中层、校级领导合计471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教师348名,占73.89%、学校中层88名,占18.68%、校级领导35名,占7.43%。
(一)学校办学理念
“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感受”选项显示,区域学校对教育政策和教育方向的把握情况较好,学校办学理念经过深思熟虑后提炼。与此同时,学校办学理念随学校领导变更而频繁变动的倾向突显。
(二)学校特色课堂建设
根据反向式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区域教师接受过新课堂教学模式相关培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一定程度改进,说明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课堂教学陋习得到一定程度改变,青年教师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要强于中老年教师。
(三)学校特长师资建设
学校普遍缺少特长师资的培训,主要通过挖掘教师的特长,组织和实施课辅活动。因此,规模小,特色项目集中,具备特长教师,这样的课辅活动开展效果好。规模大,或者特色项目多,为此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特色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
各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在环境文化、关系文化还是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富有教育性和启迪性,但仍有极少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不尽人意,原因有待进一步核实。
(五)学校组织与文化
学校办学目标普遍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在培育特色项目、发展核心团队、优化特色发展成效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对学校特色建设持有开放精神不够,成员对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的认同程度不够强,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组织凝聚力不够强。
学校组织与文化情况
二、区域学校特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区域学校特色发展不平衡
首先,大足区特色发展较为突出的学校多数出现在城区及乡镇中心学校,如龙岗学区、海棠学区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区学校,而在偏远农村,一方面是对特色发展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师资、经费、管理等原因,致使特色项目不能有效实施,在特色发展成效上与城区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同一学校内部特色项目发展也不平衡。学校的特色项目往往只针对学校部分学科或部分人群,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利用自己智能强项开发智能潜能,导致学生个性化发展落不到实处。
(二)学校自身治理缺陷
1.特色主观化
目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校有没有特色,打造什么样的特色,更多体现的是学校行政领导的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特色发展中,特色建设过于主观化,不能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和支持,这样的特色发展不可能走得长远。
2.特色形式化
当前,许多学校在特色发展中,忽略学校发展理念、课程设计、教师素质等内涵的建设,而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只做一些校园环境方面的装点。为了所谓的特色,不切实际地推进一些特色项目建设,既没有历史传统优势支撑,也没有特长师资保证,导致特色课程开设形同虚设,特色项目严重形式化。
3.特色碎片化
目前,部分学校在特色发展中,多数只是一个意见、一个口号,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局部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只注重单项特色,不注重项目间的横向联系,学校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形不成合力,导致结构上下不成体系,特色项目建设过于碎片化。
(三)区域学校特色发展开放程度不够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111/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