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区域人物传探论兼与胡宝国先生商榷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区域人物传兴起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发展达到顶峰。彼时区域人物传的发展与史学的兴盛、史官制度设置、人物品评风气等有重要关系。另外,各地区门阀世族竞相夸赞先
区域人物传兴起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发展达到顶峰。彼时区域人物传的发展与史学的兴盛、史官制度设置、人物品评风气等有重要关系。另外,各地区门阀世族竞相夸赞先贤、抬高郡望等风气,亦促进了区域人物传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昌盛,作品繁荣,类型丰富,史部著述渐趋独立。杂传类作品是此时期史部著述中尤其活跃而富有时代意义的类型之一。《隋书·经籍志》史部十三类书籍著录中,杂传类书目最多,达219部。杂传按其体例划分,又可分为家传、别传、类传、区域人物传数类。其中,区域人物传约40部,为《隋书·经籍志》杂传类作品数量最多的一类。此类地区人物传,既有全国性或几个地区的人物合传,又有专写某一州郡人物的区域人物传。各区域人物传的创作肇端于东汉时期,《隋书·经籍志》“杂传类”序称“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982.秦代开始实施郡县制,汉代沿袭此制,光武帝下诏作《南阳风俗》等传,便是以此区域划分为制度性基础。此时区域人物传的创作,多属政府行为。应诏而作的各类人物传,多为朝廷“观风知政”、体察各地民情的手段。今所见东汉时期区域人物传保存条目最多者为赵岐所撰《三辅决录》。而沛、鲁国、庐江等地人物、风俗传,现多已亡佚,无法睹其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域人物传创作渐趋繁荣,《隋书·经籍志》所录魏晋南北朝区域人物传约有40种。另外,此时区域人物传类型亦逐渐完备。从今所见各区域人物传内容来看,称“传”、“录”者如《会稽典录》、《陈留耆旧传》等多侧重于记人物风俗,而称“志”者如崔慰祖《海岱志》、陈英宗《陈留志》等则是人物、地理等内容杂糅。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凡例》言:“凡州郡地理书皆称‘记’,其称‘志’者盖无几焉,其兼人物风俗言者则称‘传’或‘录’”。*[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M]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61:7.此语大致符合汉魏六朝区域人物传的撰作实际。《隋书·经籍志》将各区域人物传称之为“郡国之书”,刘知几《史通·杂述》亦沿袭此称:“汝颍奇士,江、汉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故乡人学者,编而论之,若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此之谓郡国书者也”。*[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史通[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4.此时期各区域人物传创作,多不需朝廷命诏,而是乡人学者为宣扬先贤而进行的自发创作。除《隋·志》所录数10种区域人物传外,新、旧《唐·志》又补录《隋·志》不录的区域人物传数种,此外,唐宋各类书等亦征引史志不著录区域人物传数种。为下文论述方便,兹将今所见魏晋南北朝区域人物传数十种列表于下。
表1 魏晋南北朝区域人物传总表时代篇名所属地区文献来源总志魏明帝时《海内先贤传》,四卷;魏文帝《海内士品》,一卷;佚名《诸国清贤传》,一卷;佚名《先贤集》,三卷;佚名《汉世要记》,一卷;李氏《海内先贤行状》,三卷;韦氏《四海耆旧传》,一卷;总志《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五卷;豫州《隋书·经籍志》魏·苏林《陈留耆旧传》,一卷;兖州《隋书·经籍志》魏·王基《东莱耆旧传》,一卷;青州《隋书·经籍志》吴·陆胤《广州先贤传》,七卷;扬州《旧唐书·经籍志》吴·陆凯《吴先贤传》,四卷;扬州《隋书·经籍志》吴·谢承《会稽先贤传》,七卷;扬州《隋书·经籍志》吴·徐整《豫章烈士传》,三卷;扬州《隋书·经籍志》吴·徐整《豫章旧志》,八卷;扬州《隋书·经籍志》吴·张胜《桂阳先贤书赞》,一卷;扬州《隋书·经籍志》吴·朱育《会稽记》,四卷;扬州《旧唐书·经籍志》两晋范瑗《交州先贤传》,三卷;交州《隋书·经籍志》白褒《鲁国先贤传》,二卷;兖州《隋书·经籍志》江敞《陈留志》,十五卷;兖州《隋书·经籍志》长仲榖①《兖州山阳先贤赞》,一卷;兖州《旧唐书·经籍志》陈寿《益部耆旧传》,十四卷;益州《隋书·经籍志》熊默《豫章旧志》,三卷;江州《隋书·经籍志》张方《楚国先贤传赞》,十二卷;荆州《隋书·经籍志》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五卷;荆州《隋书·经籍志》刘彧《长沙旧传赞》,三卷;荆州《隋书·经籍志》高范《荆州先贤传》,三卷;荆州《旧唐书·经籍志》留叔先《东阳朝堂像赞》,一卷;扬州《隋书·经籍志》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二卷;扬州《隋书·经籍志》贺氏《会稽先贤像赞》,五卷;扬州《隋书·经籍志》虞预《会稽典录》,二十四卷;扬州《隋书·经籍志》贺氏《会稽太守像赞》,二卷;扬州《旧唐书·经籍志》虞溥《江表传》,五卷;扬州《旧唐书·经籍志》刘宋刘义庆《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徐州《隋书·经籍志》郭缘生《武昌先贤志》,二卷;郢州《隋书·经籍志》刘义庆《江左名士传》,一卷;扬州《隋书·经籍志》萧齐孔逭《三吴决录》②,卷亡;扬州《南齐书·王秀之传》崔慰祖《海岱志》,二十卷;青、兖二州《隋书·经籍志》萧梁吴均《吴郡钱塘先贤传》,五卷;扬州《旧唐书·经籍志》北朝刘芳《广州先贤传》,七卷;广州《新唐书·艺文志》刘延明《敦煌实录》,二十卷;敦煌镇《旧唐书·经籍志》阳休之《幽州古今人物志》,十三卷;幽州《旧唐书·经籍志》①②长仲榖,《旧唐书》本作仲长统,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言仲长统当为长仲榖。见王承略、刘心明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十四卷)[A].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28.孔逭《三吴决录》,各史志不载,各类书以及各史书注等亦不见征引,唯《南齐书》卷四十六《王秀之传》载“卫军掾孔逭亦抗直,著《三吴决录》,不传”。(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802.)孔逭,南齐时为阳羡长,义兴太守,孔逭《三吴决录》,或成书后不久即已亡佚。朝代不确定者佚名《济北先贤传》,一卷;《隋书·经籍志》陈英宗《陈留先贤像赞》,一卷;《隋书·经籍志》佚名《庐江七贤传》,二卷;《隋书·经籍志》佚名《豫章耆旧传》,卷亡;《太平御览》卷十二佚名《吴国先贤赞》,三卷;《旧唐书·经籍志》华鬲《广陵烈士传》,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佚名《零陵先贤传》,一卷;《隋书·经籍志》佚名《蜀文翁学堂像题记》,二卷;《隋书·经籍志》佚名《续益部耆旧传》,二卷;《隋书·经籍志》佚名《益州耆旧杂传记》,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佚名《南海先贤传》,卷亡;《新唐书·艺文志》佚名《兖州先贤传》一卷;《隋书·经籍志》佚名《徐州先贤传》,一卷;《隋书·经籍志》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304/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