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域宏观税负失衡研究基于中小口径的比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排头兵的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财政收入总量上分析,广东省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即使是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政策的2019年,全省一般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排头兵的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财政收入总量上分析,广东省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即使是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政策的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以12 651.46亿元和增长4.5%的比例蝉联第一,远超排名第二的江苏省。然而,广东省内部发展不平衡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省政府近年来实施区域协调政策,加大对较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但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与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经济发展失衡与区域税收负担失调互为因果,不均衡的税收负担水平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一、广东省区域宏观税负差异分析
(一)选用中小口径税负指标
宏观税负水平较客观地衡量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反映了政府参与收入分配的程度。根据现有文献,在理论界演化出三种口径,采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但分子采取不同的统计口径得出的结论迥异:一是税收收入;二是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三是全部政府收入,分别代表窄口径、中口径和宽(大)口径宏观税负。
理论上,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也便于用作国际比较。但在现行政府收入较不规范的财政语境下,难以获得完全精确的制度外统计数据。而单纯以小口径的税收收入做出的比较显然又不能反映企业税负的全貌,即小口径过窄而大口径又不准确。近年来,随着非税收入的统计愈来愈规范,从数据的完整、权威、可比3个因素考虑,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为主的中口径的指标分析则更能研判现实税负水平。
(二)四大区域税负结构及变化趋势特点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官方文件,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共分为四大区域: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和粤北地区。下文对区域内税负水平进行测度和比较。
1.中小口径总体税负水平对比
由表1知,2012—2017年,珠三角地区小口径宏观税负在7%—8%的范围内波动,2015年达到峰值7.97%,中口径宏观税负在8%—10.3%之间,且历年的宏观税负均高于其他三大区域。
2.宏观税负呈区域差异化特点总结
表1广东省2012—2017年区域宏观税负(%)?
续表数据来源:广东省历年统计年鉴、部分年度的统计公报、广东省各市财政预决算公开文件、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
(1)经济发展水平呈内在扩张的势头。截至2017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水平达近10年最高值。其中,2017年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人均GDP水平分别为10年前的2.28倍、2.73倍、2.85倍和2.52倍,体现出税收与总体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差距拉大。无论是小口径还是中口径税负,珠三角地区总体税负水平都高于粤东西北地区。然而,从税负增长趋势来看,粤东西北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增速较快,尤其2016年“营改增”实施政策之后,是粤西和粤北地区税负弹性系数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大,增速高于粤东和珠三角地区。
这一点还可以从中小口径税负对比得出结论。因为,小口径税负数据显示,粤西和粤北地区整体税负较低;而中口径税负水平粤北地区却明显高于其他各区,2016年和2017年该区中口径税负分别是小口径税负的3.70倍和3.43倍。
二、区域宏观税负失衡的进一步研究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宏观税负总体水平的高度一致性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可供分配的物质财富就越丰富,可承受的税收负担就越重;反之则反是。珠三角地区2017年的人均GDP是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的4倍,而粤东地区的人均GDP水平整体高于粤西北地区,且差距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东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快于西部地区,相应的,东部地区宏观税负也高于西部地区,两者之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二)产业发展结构差异是形成区域宏观税负失衡的主要原因
表2广东省四大区域2007年、2012—2017年人均GDP(元)数据来源:广东省历年统计年鉴、部分年度的统计公报、广东省各市财政预决算公开文件、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
在政策、征管和经济总量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不同,税收贡献也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产业分布(配比)不同。在中国税制体系下,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地区承担着较高的宏观税负。例如,珠三角地区得益于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各类先进制造业的汇集点,如各类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均是税收产出率高的行业,且珠三角地区占了全省制造业的重点税源企业八成、税收贡献度达九成,珠三角地区税负长期较为稳定。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325/1418.html
上一篇:中国宏观杠杆率研究
下一篇: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