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区域与移动地方作为区域协作的板块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只是一个时间段落中的历史记录(即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也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自我转型;更重要的是,这个历史节点与国际上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转型相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只是一个时间段落中的历史记录(即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也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自我转型;更重要的是,这个历史节点与国际上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转型相吻合。具体地说,在世界范围内,移动性(mobility)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属性前所未有的显现其功能,成为现代性的一个基础和基本的说明。“全球化”自20世纪80年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遂成为讨论的浪潮。这一浪潮最大限度地将世界的各种事务包揽其中。与此同时,“全球地方性”(glocality)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里,区域的社会因素呈现出越来越密切地关联和互动,区域经济作为连接纽带的功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区域性的“地方力量”(regional force)的文化自主性和多样性也越来越凸显,将“全球/区域”的契合、融合、整合同时带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之中。

这意味着,“移动性”作为全球化新的属性,使得以往的区域性“板块”呈现了结构性调整和重新组合的趋势,仿佛地理学中的板块构造学说,不同的区域成为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作“板块”;在不同的历史和特定的力量变化的情况下,以往的地质板块发生变化,使之出现新的结构组合。今日之“全球化”其实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区域、地方作为“板块”的重构现象:即“移动性”成为推动板块变化的重要力量,而区域作为“板块”成了新的社会结构的构造单元。当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这样的新型区域出现时,便明白了上述道理。事实上,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雄安新区”都不仅仅是海(大桥)、空(机场)交通设施和人们出行条件的改变,笔者更愿意将这样的变化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移动属性”所导致的区域板块重新组合的社会结构性变化。

在当今社会,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关联性。“全球化”在吉登斯那里被描写成这样一种景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社会关系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加强,它使得在某一个地方所发生的事情对其他地方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反之,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对某一地方也造成比以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①Giddens,A.The Consequence of :Polity ,p.64.在以往的传统社会里,发生并呈现在同一个区域、同一个人群范围的情形,现在已经越来越超出了社会、民族和地域的边界而成为“全球性”的事情和事务。反过来,“全球化”又在最为基本的地理和人文空间范畴——区域,找到了落实的基点。吉登斯还只说到一个方面,即全球化对地方的影响,他没有注意到,“地方”作为板块对新的社会结构的能量和能动作用。这样,我们也为传统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天圆地方”的逻辑性,即不变之变的神圣-世俗性——“神圣性”(永恒不变)正是因为“世俗性”(变的恒动)的存在和作用。

“全球化”现象当然不只于政治经济领域,社会文化也会出现空前的“流动”。有学者根据“全球化文化潮流”的变化情形,归纳出了五种“流动的图景”:

A.族群的图景(ethnoscape)。指不同的民族、族群和人群,包括移民、难民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大规模的移动现象,致使人们的生活也随着移动,从而发生史无前例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B.技术的图景(technoscape)。指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性工具和概念已经在全球化经济和文化活动当中扮演了一个无以替代的重要角色。

C.财金的图景(finanscape)。指全球资本的流通。当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商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财政手段和经济活动来进行交易和交换。

D.观念的图景(ideoscape)。扩张性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特别是以西方为主控叙事(the master narra?tive)的社会价值,——构成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历史社会价值的主导“范式”。在全球化的趋势里,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观念形态也会借助全球化的流动进行传播和互动。

E.媒体的图景(mediascape)。通过诸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电影等广泛传播信息的方式以展示其特殊的现代能力。②Appadurai,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Featherstone,M.(ed.)Global ,Globalization,and :,

新的移动属性打破了既往的“边界”范畴:资金、资本、观念、形象、信息、人群、物品和技术都在移动,③Appadurai,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Featherstone,M.(ed.)Global ,Globalization,and :.使移动从传统意义上超越了简单“工具性功能”而上升为一种表述范式,以往相对单纯的、同质化程度高、缓慢变迁的文化形态和格局逐渐消失。与此同时,“移动”的方式、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正是区域的地方性。现代社会的“移动性”还表现在观念的“移动”和“转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形态。它“携带”着诸如符号、隐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④Rojek,C.&Urry,J.(ed.)Touring Cultures:Transformations of Travel and and New York:笔者更愿意相信,移动性作为新的社会属性正在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包括人们认知事物的形态,知识获取的方式,交流沟通的手段,日常生活的情状等。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401/1471.html



上一篇:疫情亦是大考
下一篇:区域视角下法治浙江的理路阻却与对策

区域治理投稿 | 区域治理编辑部| 区域治理版面费 | 区域治理论文发表 | 区域治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区域治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