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的战略,是国家充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乡村角度出发寻求解决城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的战略,是国家充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乡村角度出发寻求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必将会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预期目标和努力尚缺乏根本保证[2]。我国农业发展策略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可持续发展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的农业发展策略。该策略遵循系统性原理,其实质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农业。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3],然而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与开放带来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交织的难题,即:作为农业经营源头的农民(生产者)分享到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利润越来越低,大量的利润流向城市的工业产业及其代表人员;作为基本劳动对象的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下降, 水土流失、土壤结构和质地破坏、农业生物多样性逐步降低等[4]。生态农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次引发关注,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4]。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乡村产业的兴旺,而产业兴旺则源于区域生态农业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为了解生态农业得以实施的主要载体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WOS和CNKI,并试图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和价值评估2 个角度梳理生态农业区域化研究格局及动向,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引导下,为推进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综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主要进展
通过国家图书馆账号于2020年10月3日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关键词,检索2大数据库WOS和CNKI,分别获取了1996—2020年以来外文文献28 039 篇和1986—2020年中文文献11 036篇(图1)。由图1可见:国外研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图1(a));国内在2015年达到高峰后开始略有走低(图1(b))。从被引文献排名前15位的文献来源(表1)来看,该领域一直受到中外期刊如Science、Nature、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等的重点关注,说明了该领域研究的基础性地位。从研究学科的分布来看,WOS只统计了位于前100位的各学科文献收录数,其中位于前5位的分别为Environmental sciences(34.79%)、Ecology(22.12%)、Agriculture multidisciplinary(8.19%)、Soil science(8.03%)、Agronomy(7.63%);CNKI统计主要集中于农业基础科学(30.77%)、农业经济(29.95%)、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20.57%)等领域,说明农业基础学科、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外研究的不同特点,即:外文文献除了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比例较高外,其他学科趋于均等化态势,体现了多学科参与的普遍性和交叉性特点;而中文文献中农业经济与农业基础科学同等比例居首位,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居第三,体现了学科研究的专一化且交叉点相对较少的特点。本研究基于中外文献系统总结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限于篇幅只对2016—2020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进行追踪(表2)。由表2可知:全球研究呈现出以欧洲较为系统和全面(包括地上景观异质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地下土壤生态系统);北美居其后;其他地区偏重于某一内容为主,如中国偏于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状研究,印度注重土壤微生物分析,非洲重视作物产量研究等。
1.1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研究
“农业可持续性”关系到农业生产系统未来生存能力,分别体现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在实际情况中需使农业可持续性可定量化,并使农业生产系统适应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5]。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维度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尽管如此,已有研究提出的衡量农业可持续性的各种参数[6];也有研究从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并结合农场、国家和全球等不同区域尺度来构建,以适应不同尺度的需求[7]。针对评价指标的模糊和不均匀性,已有研究认为应立足农业集约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加强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并提出了一套基于理论和实际应用指标来评估区域农业可持续性的指标[8]。采用社区参与的方法,可提高特定区域可持续分析的相关性和影响[9]。农业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包括:响应诱导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RISE)、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评估(SAFE)、农业可持续指标法、综合农场可持续性监测工具(MOTIFS)、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农业系统综合评估、一个基于组件的欧洲联盟框架MESMIS计划、基于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框架和粮食及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SAFA)。已有研究对其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有效性方面,RISE的表现是最好的,但是当考虑科学合理性问题时,基于MCDA的评估是首要选择[10]。翟胜等[11]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标准与选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评价方法及评价尺度等研究进展情况,认为国内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过多且以农业经济方面的指标为主,指标之间重叠现象严重,对生态环境、政策性和指导性指标重视不够,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指标增减中指标权重需重新赋值的专家打分法缺陷,杨世琦[12]采用欧氏距离法构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体系,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评价函数、评价等级、目标系统、零系统与评价指标框架。该方法因数学函数中隐含了指标权重,避免了专家打分法引起的误差。总之,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关注焦点,其评价方法及指标选取也因为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而不断得到完善,并因此成为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常见命题。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610/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