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问题与建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阶段。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中期目标实现之
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阶段。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中期目标实现之年,任务更艰巨、更重要,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本文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进展,归纳了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纵深提供参考。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动力源作用有效发挥
2019年京津冀区域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从经济总量看,三地GDP合计亿元,占全国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国10.6%。从增长速度看,京冀GDP增速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河北增速亮眼,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0.7个百分点。从重点产业看,北京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天津服务业快速提升,规以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3%;河北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达88.7%。
(二)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北京立足自身定位,稳步推进非首都功能存量疏解,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2019年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5706公顷;截至11月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散乱污”企业等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大城市病”逐渐缓解。人口数量得到控制,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19.3万人,连续三年负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下降,2019年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0平方公里,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4%和3%。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留白增绿”完成绿化1686公顷,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3%。
(三)新“两翼”建设有力推进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逐步构建,规划设计导则编制完成,城市绿心实现8000亩绿化造林主体栽植,三大文化设施和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涉及35个部门、165家单位、1.2万人;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整合规划编制完成,52个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起步区控规和启动区控详规获批,出台金融、开放等11项配套政策;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等67个重点项目开工,中电科、清华大学智能实验室等一批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白洋淀湖心区断面水质提升到Ⅳ类,“千年秀林”新增造林20万亩。
(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交通一体化取得成效。铁路方面,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北京段开通运营,加上前期开行的市郊列车,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公路方面,京礼高速北京段完工,京津冀三地区域间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打通,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京津保一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机场方面,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北京进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大气污染方面,三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2019年京冀两地PM2.5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7.6%和5.8%,为六年来最好水平,天津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49天减少到15天。生态建设方面,三地继续推进各项生态工程,2019年1至11月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造林1.76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
产业升级转移取得进展。转移方面,河北承接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12家中关村企业进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目前雄安新区本级注册登记企业3190家,多数来自北京。升级方面,北京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燕东集成电路生产线等一批项目落地,发布首批10项重大应用场景和20项央企应用场景。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汽车产量逆势突破120万辆。
三地协同创新加速推进。北京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一批创新成果在京津冀转化应用。2019年1至11月,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累计超99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河北协同创新步伐加快,2019年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8家,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200亿元以上。
公共服务共享取得进展。医疗方面,京津冀医学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增至36项,133家河北省内医疗机构与278家京津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教育方面,北京对口支持雄安新区4所学校全部挂牌。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720/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