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江苏沭阳:“四心”工程塑造新乡村治理“红磁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7 1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辖40个乡镇场(街道)、480个村(社区)、总人口198万人,是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大县,其中农村人口103万,占总人口近52%。近年来,沭阳县

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辖40个乡镇场(街道)、480个村(社区)、总人口198万人,是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大县,其中农村人口103万,占总人口近52%。近年来,沭阳县根据江苏省委推进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在“建、拆、搬、管”过程中,推进“心暖”、“心安”、“心联”、“心聚”四大工程,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新乡村治理“红磁场”,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民心凝聚的新路径。

心暖工程——建设新村舍

江苏沭阳:“四心”工程塑造新乡村治理“红磁场”

槽坊村搬迁前原貌

江苏沭阳:“四心”工程塑造新乡村治理“红磁场”

槽坊新型社区

“在搬进新房前,我们这里不少村民家里做饭还用土灶,我家原来用的是煤气,一个月要75元左右,现在用了天然气只需要15元左右,还安全、干净、方便。”钱集镇槽坊新型社区村民赵立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赵立军家中三口人,原有住宅是两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拆迁补偿约13万元,支付新房11.6万元后,搬入了楼上楼下三室两厅还带个院子的新房,不仅没贴钱,还节余一万多元。

能有这样好的居住条件,得益于建设新村舍的“心暖工程”。沭阳县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对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涉及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补偿。搬迁农户复垦的宅基地收归村集体,统一安排流转承包,壮大村集体收入。既减少搬迁过程中引发的各类土地矛盾,又为办好本村公共服务事项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拆旧”到“搬新”的平稳过渡。

沭阳县全面摸底了解群众进城、入镇、留村的意向,尊重选择、分类施策。对留村的农户,严格按照先建后搬的原则,待农户搬入社区居住后,再拆除其老旧房屋。对进城入镇的农户,落实他们的购房补贴。针对特困户等特殊群体,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进行现场评议,采取建设“交钥匙”暖心房等方式,有效防止了“因搬致贫”问题。

拆迁过程中,沭阳县提出“带好头、把好关、兜好底”的“三好”原则。针对群众心存顾虑、不愿迈出“第一步”问题,提出“党员带头拆、群众优先选”,消除群众胸中“心结”。青伊湖镇后乡村450户农户4天内签完协议,220天内拆除到位。在建设模式上,采取“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联户代建、政府兜底、财政配套”的模式,每平方米大约节省350元,村民不仅可以到施工现场打零工,还与村务监委、乡贤等组成了“三支队伍”参与到质量监督的全过程。目前,全县累计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47个,住房约1.88万套,4.3万农户搬进了新型社区的“暖心房”。

心安工程——富裕新农民

江苏沭阳:“四心”工程塑造新乡村治理“红磁场”

村民在效佐生态农业示范园工作

农民朱经富今年4月到村示范园工作,负责切割芦笋,每月工资3000元,骑车10分钟就能到家。他所在的效佐生态农业示范园日常用工120-130人,在高峰期用工达300多人,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70余人,2019年发放工资总额400万元。

要想群众在新型社区住得安心,必须在致富增收上找路子。沭阳县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配套双轮驱动“心安工程”,实现聚得拢、留得住、能致富。钱集镇打造2000亩以上成方连片农业蔬菜基地,新河山荡、耿圩淮西等社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全县利用盘活的集体土地,异地建设厂房10万平方米,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鼓励村集体建设光伏发电站等项目,每年增收800余万元。

目前,全县已盘活集体土地13万亩,仅此一项村集体平均可增收10万元。2019年,该县480个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8万元,全部完成村脱贫攻坚目标。一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重新返乡就业,进入社区的低收入群众也通过社区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成为“拿工资的新农民”。

心联工程——打造新社区

过去分散式居住,群众到村支部办个手续都要走好远的路,还不一定及时办好。沭阳县充分利用集中居住后的新型社区基础设施,打造“心联工程”,将过去的“分散式”服务升级为“一站式”服务,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沭阳明确了“五通八有”的基本标准,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视、通网,有照明设施、有绿化景观、有公共厕所、有公交站点、有垃圾收运,有污水处理、有卫生服务、有文体活动设施。同时,全县投入4100余万元为64个村提档升级了“一中心、一广场”,建设包含浴室、餐厅、超市、居家养老中心、农家书屋、矛盾调解室等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具有党建、法治、孝文化、健身、科普功能的广场,配套农机具集中存放点和农民菜园等公共设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城里人的生活服务,增强新型社区居民的获得感,进一步形成服务集聚效应。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0/0827/633.html



上一篇:梨美容养颜、美白肌肤,农民只需掌握病害防治
下一篇:北京市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多元保障机制 25个

区域治理投稿 | 区域治理编辑部| 区域治理版面费 | 区域治理论文发表 | 区域治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区域治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