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原】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与反思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9 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雄浑静穆的库布其大漠,绿意盎然的乌日图湖草原,波光粼粼的大漠天池,浩瀚无垠的大漠星空,草木葱茏的草原湿地,天鹅憩息候鸟纷飞,完美演绎着这片秘境的浪漫与激情、静谧与

雄浑静穆的库布其大漠,绿意盎然的乌日图湖草原,波光粼粼的大漠天池,浩瀚无垠的大漠星空,草木葱茏的草原湿地,天鹅憩息候鸟纷飞,完美演绎着这片秘境的浪漫与激情、静谧与奢华。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库布其沙漠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

1.一张蓝图绘到底

库布其的治沙造林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生态建设创业史。

绿色,是库布其人千年的梦想。播种绿色,是内蒙人的坚守。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生态建设摆在首位,“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北治沙、南治土”治沙造林运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市委、市政府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依托退耕还林等工程,按照“全封、远飞、近造”的工作思路,采取人工、飞播、封育相结合,植治、水治、土治相结合等综合措施,相继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库布其全面治理荒沙”“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治沙造林行动。在北部风沙区建成总长800公里,造林175万亩的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块。新建以樟子松为代表的常绿针叶林180万亩,完成“万亩连接工程”52片,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的内蒙人民经过不懈努力,使境内6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有效治理,硬生生地从茫茫荒沙中夺回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内蒙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300公里,创造了“人进沙退”、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历史性飞跃。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种群与数量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

沙海巨变,举世瞩目。这是百万内蒙儿女,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经过70余年的艰苦奋斗中取得的;是在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中取得的,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

1956年,为保护包兰线,采用草方格设置沙障,再种植灌木,定时灌溉,其后,被固定的流沙表面形成生物土壤结皮,并随时间演替发育。这之后就不再不要太多人工管理,演替就能自然进行。但受沙漠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是水分的限制,能承载的植被数量有限,整个系统只能发育到苔藓结皮间杂灌木草本的状态,离所谓的绿洲比较遥远,但沙丘是被固定了,并且不会再进一步侵蚀其他地区。

治沙误区:

比如韩国人的爱心林,沙漠里没有那么多水,这种大片大片的树林根本不能存活,有限的水分只能承载有限的植被,人工长期灌溉根本不现实。这就是沙漠治理最大的难处。所以,所谓的爱心林都是门面工程,摆样子的,真有用的话,沙漠早全绿了。文中日本人的方法也无法推广,原因还是水源,他们只不过是选了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点,搞了点植树造林工程,在真正的沙漠里根本没用,离真正的治沙还远。所以推广到腾格里沙漠之类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只有达到逐步脱离人工灌溉还能继续发育演替而不再次退化为流沙的程度,这片沙漠才叫真正固定了。日本人的方法在绝大部分真正的沙漠都不适应,说得不客气一点,在真正的沙漠里植树造林,那是饮鸩止渴,必须一直依赖灌溉,消耗当地的地下水,进一步加剧当地沙地的退化,是得不偿失的。另外还有热沙漠冷沙漠等等,情况更复杂。

库布其,种树成为一种信仰,种树成为一种理想。几十年来,库布其人民凭借坚强毅力、超常的干劲与浩瀚无垠的荒漠和肆虐无情的风沙进行抗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人生乐章。

反思:

总体来看,降水量200mm以下的区域几乎都是沙漠,而200-400mm的区域部分是沙漠或沙地。但是也有反常的地方,第一是新疆的西部,原因是有高山融雪很好地补充了当地的水分状况;第二是年降水量200-400mm的区域,我们首先会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该区域出现沙漠(沙地)反常,还是没有出现沙漠(沙地)反常?毕竟当精神病院里有一半正常人时,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才是反常的。其实,图中降水量200-400mm的地区有一个官方的统称--半干旱地区(也有250-500mm的划分标准)。那么半干旱地区该不该出现沙漠(沙地)呢?答案是否定的,半干旱地区有的应该是草原。一般来讲,400mm的年降水量线是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的分界线,也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所以这里本不该出现沙漠(沙地)。库布齐沙漠正好处于这个400mm分界线附近,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这里本该是草原。那么库布齐变“沙”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很常规的两个:人为和自然。人为原因是库布齐沙漠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我认为库布齐沙漠部分地区逆转的最大原因。让我们先把逆转分析一下,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漠化加剧(变红)的区域几乎都分布在水源附近,而且是紧靠水源。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0/1019/918.html



上一篇:在“城市和区域臭氧污染防治需求交流会”上,
下一篇:综合治理进行时丨力保青山秀水—医化园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