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纪实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3 04: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置身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仿佛来到了生机盎然的“绿色殿堂”,与陕北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成强烈反差。这里各类景观树四季常青,乌兰木伦河水流清澈,此起彼伏的丘陵舒缓展

置身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仿佛来到了生机盎然的“绿色殿堂”,与陕北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成强烈反差。这里各类景观树四季常青,乌兰木伦河水流清澈,此起彼伏的丘陵舒缓展开,点点翠绿镶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塞上煤海的绿色画卷。

如今的神东矿区被赞誉为“花园式矿区”,成为宜业宜居的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摘得了一个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奖项。然而在建矿初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神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带,植被种类单一,平均植被覆盖率仅为3%至11%;风蚀区面积占矿区总面积高达70%,无风沙一片、有风沙满天成了当时最真实的写照。水资源匮乏、植被单一、水土流失严重和大量风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沙化面积仍以0.5%的速度增长扩大,70%的降雨形成径流,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而且形成含沙量极高的洪水,更是对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威胁。

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制约,神东在建矿伊始就拿出了誓为煤海添绿颜的决心,在煤炭开采的同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将绿色基因植入生产各环节,保证了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圈”防治守青山

神东矿区属于全国严重的风蚀区,约有15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矿区中心区约有100平方公里的连片移动沙丘。每年春秋两季,风沙不仅埋压公路、农田及工业设施,使得人居环境也十分恶劣。在上湾煤矿工作了28年的孙建强颇有感触地说:“毕业后刚来这里工作时,矿区经常黄沙漫天,沙尘暴过后灰蒙蒙一片,几乎难以见到一丝绿色,面对这样的环境想辞职的心都有了”。和老孙一样,在神东工作过的老员工对当时恶劣的环境无不刻骨铭心,治理风沙建绿色家园成为神东几代人的追求。

为此,神东结合矿区自然生态特征与生产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圈”生态防治模式。

针对矿区外围大面积的流动沙地,神东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治理方式,设置人工沙蒿、沙柳带状和网格沙障,以缓解沙丘移动速度,并逐渐固定沙丘;在矿区大力推广以草本为主、草灌结合的植被结构,构建起了宽幅立体的外围防护圈,从根本上遏制了沙化不断扩散的趋势。针对矿区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神东持续优化水土保持,研制出了针阔与乔灌综合混交造林技术,建成了“两山一湾”周边常绿林与“两纵一网”生态长廊20平方公里,构建起了保护矿区的周边常绿圈。针对建矿初期荒芜的生产生活环境,神东融合运用海绵城市建设内涵,革新集成水保绿化、园林景观、生态城镇建设技术,建成森林化厂区、园林化小区12平方公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心美化圈。

在推进“三圈”治理模式的同时,神东还大力号召所属各单位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将义务植树活动纳入矿区环境治理总体规划之中。通过三十多年的义务植树,神东累计植树超过21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

通过持续采用“三圈”防治模式和坚持开展植树活动,神东矿区的绿化率从建矿初期的3%至11%提升到目前的6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0平方米。放眼望去,神东矿区不再是漫无边际的沙化土地,而是换上了四季常青的绿色新装。

革新技术护绿水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在传统的煤炭开采中,往往将矿井水视为灾害,一味将矿井水抽出地面。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还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在神东矿区这个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的地方,如果仍然按照既往模式对待矿井水资源,那么无异于竭泽而渔,企业发展也必将难以持续。面对难题,神东开启了护绿水行动。

神东转变了对矿井水的认识,研究出了矿井水净化技术,并着手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如今,神东已建成数十座矿井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数十万吨。通过对矿井水的净化处理,逐渐消除了矿井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并使危害巨大的矿井水巧妙转变为绿色水源,有效缓解了矿区的用水矛盾。

更为可贵的是,神东根据矿井水分布特征,在矿区着手构建分布式地下水库。目前,已经建成35座地下水库,库容总量达3200万吨,相当于2个杭州西湖的水容量。地下水库不仅困住了“水老虎”,还利用自然压差实现了矿井水的循环净化,为矿区守护住了大量的绿色水源,同时也极大降低了井下污水处理成本。

在此基础上,神东还大力拓展外部水源。根据矿区地势特征,大力建设覆盖中心矿区的灌溉管网,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绿色水源;同时,在乌兰木伦河大柳塔西侧河道内修建了3座蓄水橡胶坝,最大蓄水量达146万立方米,并积极推动红石圈、饮马泉等小流域治理,形成了一座座坐落在矿区的绿色水库,不仅有效缓解了旱季矿区用水的紧张状况,还调节了气候,使矿区本来干燥的气候有所改善。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0/1023/955.html



上一篇:湘潭:保护不留死角 实现水系治理全覆盖
下一篇:不毛之地变身高产良田 内蒙古区域盐碱地治理破

区域治理投稿 | 区域治理编辑部| 区域治理版面费 | 区域治理论文发表 | 区域治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区域治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