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样本”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铸魂工程 将“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和渤海综合治理3个项目作为滨海新区试点创建的特色任务,突出了特殊区位的政治担当。以区、
铸魂工程
将“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和渤海综合治理3个项目作为滨海新区试点创建的特色任务,突出了特殊区位的政治担当。以区、街镇(开发区)、社区(村)党组织为依托,建立起“战平一体、分级响应”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统筹配置战区社会治理资源,形成“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战区组织构架和统筹机制。
强基工程
发挥社区(村)党组织领导轴心作用,统筹社区(村)干部、社会工作者、社区民警、在职党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物业力量等社区资源,统筹构建基层治理力量体系;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组建区、街镇两级网格中心,大力推进基础网格运行实体化、全科化。
平安工程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100%排查、100%化解“双百行动”,建立区、街镇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15个部门力量进驻两级中心,建立了深入基层社区“巡诊”、对特殊群体“问诊”、复杂矛盾联动“会诊”、重大矛盾包保领导“专诊”、遗留问题“复诊”五诊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一站式接访、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滨海新区紧紧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按照“共同缔造、一核多元、五治并举”总体思路,以“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平安工程”这三项工程为抓手,接续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压茬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滨海建设,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滨海实践“新样本”。
“铸魂工程”传承市域社会治理“红基因”
滨海新区主动对标中央和市委要求,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根和魂,大力实施“铸魂工程”,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区委书记认真履行社会治理第一责任人责任,主动担任平安滨海建设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个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项组。印发《关于推进滨海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滨海新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将“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和渤海综合治理3个项目作为滨海新区试点创建的特色任务,突出了特殊区位的政治担当。以区、街镇(开发区)、社区(村)党组织为依托,建立起“战平一体、分级响应”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党组织一把手担负本战区主责、首责、全责,战区党组织统筹研究战区社会治理重大事项,统筹配置战区社会治理资源,统筹推进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形成“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战区组织构架和统筹机制,切实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同时在全区139个行政村、283个社区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和居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全面推行街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钢铁堡垒”作用。在302个社区和筹备组成立“微网格”功能性党支部1530个,各类党组织编组入列党员人,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资源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使基层党组织牢固占领“红色阵地”,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制定了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规则清单“三张清单”,实行社会治理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管理闭环化、问效精准化,挂图作战、定期调度、实时监督,以责任落实倒逼区域社会治理任务执行力提升。(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考评机制创新,以区委和区政府名义印发《滨海新区班子、绩效、督查“三考合一”改革方案》,将社会治理项目在全区考评体系中的权重由5%提高至30%,将社会治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班子、评价干部、衡量绩效、重点任务督查的重要标准。
“强基工程”打通市域社会治理“微循环”
滨海新区突出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实施“强基工程”,认真落实市级统筹、区级统管、街镇统办、社区统收、网格统报“五统”工作机制和网格化管理“九全”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新区发挥社区(村)党组织领导轴心作用,统筹社区(村)干部、社会工作者、社区民警、在职党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物业力量等社区资源,统筹构建基层治理力量体系,目前全区吸纳4万余名党员干部、12万余名居民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战役中,共计排查3万余名重点人员、107.9万流动人口、4.93万户出租户、6.5万家劳务派遣单位、755个建设工地、440家宾馆旅店、55个蓝白领公寓,全面纳入精准管控,实时动态预警、落地核查,及时掌握全域疫情态势,汇聚起“滨海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人民力量。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0/1103/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