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考考你,宋代时期的青浦区域是什么样的?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3 05: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青浦正式建县。在正式建县以前的宋代时期,青浦区域内的自然风貌、人物习俗、社会状况等在史料上就有相关记载。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最为繁荣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青浦正式建县。在正式建县以前的宋代时期,青浦区域内的自然风貌、人物习俗、社会状况等在史料上就有相关记载。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1276年)。

“苏湖熟,天下足”,随着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从中原逐渐转移至江南。在宋代,先后隶属于秀州和嘉禾的青龙镇,依赖发达的水上交通,迅速崛起,成为名望东南的巨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海内外贸易港口。

《绍熙云间志》记载的青龙镇

青龙镇的崛起得益于它从军事要冲向商贸重镇的成功转型。宋代之前,朝廷一般在边要形胜之地设置镇,并驻兵戍守。青龙镇位于吴淞江南岸、东海之滨,属于江海要冲,完全符合设镇要求。于是在唐天宝五年(746年),青龙镇被朝廷正式建置。随着经济发展,青龙镇的军事功能逐步弱化,而商业贸易的地位日益上升。至淳化二年(991年),大宋朝廷重新设置青龙镇,以管理日常镇事。从此青龙镇初步形成。此时的青龙镇与其他小商业都市一样,朝着商业贸易方向快速发展。

宋代青龙镇市舶务场景

宋代之前,关于记载青浦地区的史料很少,都散见于其他文献之中。至宋代,记述有关青浦的文献明显增多,除青龙镇外,许多地名开始有了记录,并延续至今,使我们对当时青浦的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吴淞江及其五大浦。吴淞江宋时称松江,是当时太湖地区最大的泄水河流,从太湖出口向东流入东海,出海口的一段被称为沪渎。在吴淞江南北两岸形成了许多纵向的支流,称为浦,而在浦与浦之间又有横向连接的塘。当时“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而为一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堤岸高厚,则水不能为害,而可使趋于江也。”(朱伯原《吴郡图经续记》卷下“治水”)。居民大多在这些网格状的浦塘之间围垦造田,建设家园。而在当时青浦境内自西向东著名的河浦就有赵屯浦、大盈浦、崧子浦、顾会浦和盘龙浦等五大浦。

唐宋时期的吴淞江

淀山湖,宋时名薛淀湖,淀山还远离湖岸在湖之中。南宋之前,并无淀山湖之记载。直至绍熙年间《云间志》才始见记载,曰:“薛淀湖,在县(华亭县)西北七十二里,有山(淀山)居其中。”因地处太湖平原的最低洼区,附近湖荡密集,北宋以来水患日趋严重,水位抬高,造成许多低田相继积水成湖,同时,原有的湖泊也在不断地扩大。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水利专家郏亶记载了当时的状况:苏州除太湖、昆湖、承湖、阳澄湖、沙湖外,其余几十处“皆积水而不耕之田地。其水之深不过五尺,浅者可二三尺,其间尚有古岸隐见水中,俗谓之老岸。或有古之民家阶甃之遗迹在焉”(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九),加上海潮倒灌,“海潮大入,云间、胥浦、仙山、白沙荡为巨壑,漫及苏、湖、秀,邑不复可耕。”(《至元嘉禾志》卷二十)最终,淀山湖与许多湖泊一样,从地势较低而平坦的陆地、间有数个小湖沼泽,而逐渐连成一片,到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已扩展成一个“周回几二百里,茫然一壑”的薛淀湖。说明在此之前至少淀山湖可能还没有形成较大的湖面,至南宋时期才真正成形。

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云间志》,

始见有淀山湖的记载

酒瓶山位于白鹤镇阵岳村,相传宋韩世忠劳军,酒瓶堆积成山。酒瓶山实为一土墩,面积4亩许,土墩中有大量酒瓶出土而得名。

酒瓶山遗迹

宋时,“浙右喜奉佛,而华亭为甚”佛教在前朝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快发展。青浦地区居民延习敬佛之风,兴建了一批新寺殿,仅青龙一镇,新老寺庙就达13座的规模。建炎元年(1127年),在淀山上建普光王寺。

清代光绪年间《淀山图》中的普光王寺庙

绍熙年间(1190-1194年),里人杜国珍在今白鹤镇杜村兴建了普光寺。景定年间(1260-1264年),僧人本园在今练塘四农村创建明因寺,僧人德修在附近创建崇福寺,又有人在原大盈乡孔宅西北(今天一村)兴建了慧日教寺。而在今金泽镇上,里人费辅之于景定元年(1260年)创建了颐浩禅寺,不久又建造了万安桥、普济桥,寺、桥的建设都需要雄厚的经济和较多的人力支持,说明当时此地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落。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1/0503/1720.html



上一篇:春意盎然,共赴一场户外区域的约会!钢城现代
下一篇:区域分化进一步加大 信贷持续“南迁”

区域治理投稿 | 区域治理编辑部| 区域治理版面费 | 区域治理论文发表 | 区域治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区域治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