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智"理 城市新一线城市创新构建治理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面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加速聚集,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如何谋划城市发展新格局,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新一线城市面前的必答题。以建设现代
编者按
面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加速聚集,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如何谋划城市发展新格局,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新一线城市面前的必答题。以建设现代化的世界城市为目标,向科技借力,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治理,以科学规划绘制发展蓝图,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这些新一线城市交出的高质量答卷。
合肥:科技“智”理城市运行难题
□记者 吴慧珺 合肥报道
“交通超脑”在线监测交通流量,每两分钟生成一次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城市生命线”7×24小时守护城市地下跳动的“脉搏”;“政务大脑”+“城市中台”让群众“一次不用跑”的场景不断丰富……近年来,科技创新悄然赋能城市治理,创新之城安徽省合肥市向科技和大数据借力,让科技“智”理城市,由硬核科技力量组建的“城市大脑”让城市治理的各个“器官”协同并进,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交通超脑”治堵点
“路畅人平安”是全社会对城市交通的共同期盼。
随着城市加速扩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愈演愈烈,尤其是城市高架快速路的交通正面临着汽车保有量高增长、高频次使用、高密度聚集的“三高”问题,有网友曾调侃称“高架沦为停车场”。
合肥市民汪丽丽最近早晚高峰路过金寨路高架快速路,她感觉没有那么堵了,过去这条路一堵就是半小时。原来,为了缓解高架快速路的通行压力,合肥市上线运行了“高架快速路智能管控平台”。
这个小平台在治理城市交通上起了大作用。据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建梅介绍,通过在路面架设流量检测、匝道信号控制等设备接入数据,并结合互联网路况等,平台实现了对高架桥面尤其是上下匝道汇流、合流处交通流量与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
“高架沦为停车场”这一现象之所以被治得“服服帖帖”是得益于合肥市利用“AI+大数据”搭建而成的“交通超脑”。这个“超脑”让城市有了会学习会思考会判断的能力。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交通拥堵指数”“道路拥堵排行”“当前在途车辆”等信息,这便是治堵背后的“交通超脑”系统,“高架快速路智能管控平台”也是“交通超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套系统融合数据共享、精准感知挖掘、智能分析决策和公众出行服务等功能,可以明显改进提升交警在交通管理、城市治理、公众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水平。”陈建梅说,城市那么大,过去交警也摸不清楚哪里堵,有了这套系统,决策更精准也更有针对性。
据悉,“交通超脑”整合汇聚互联网路况数据等海量交通数据,在线监测交通流量每两分钟生成一次信号配时优化方案,明显提升了交通流量实时感知及分析预测能力,优化了全市高架快速路及十字路口的通行情况,完成治理区域畅通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区域重点路口排队长度降低约15%,改造后的几处高架交织段高峰期通行效率提高了14%。
“城市安全生命线”守险点
科技硬核守护无处不在,或许这一刻就在你的脚下。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监控室里,合肥市各重点地区的路面、桥梁、供水、燃气管道等实时画面一览无余。这是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发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从这里延伸出去无数张网,连接着两万多个分布在城市中的传感器,7×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着城市的安全。
“监测地图上有一处线条成了红色?!”值守工程师马上点开系统查看报警,发现该位置附近一处供电井内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报警。经综合研判,高度疑似燃气泄漏,监测中心立即将警情推送至燃气集团进行处置,并迅速为燃气集团处置提供监测数据、地下管线等信息。这一系列操作牢牢守住了城市安全的风险点。
据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付明介绍,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燃气爆炸、桥梁垮塌、城市内涝、大面积停水停气等重大安全事故的感知、接入、监控及预警。截至目前,监测范围涵盖合肥市51座桥梁、2200多公里的地下管线。
据统计,这一“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每天实时采集500多亿条数据,用来预警城市燃气、供水、桥梁等各类突发险情,以硬科技守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转。该系统自运行以来,已预警管网泄漏可能引发燃爆险情212起,监测到沼气浓度超标报警3210起,供水管网泄漏67起……较运行之前,合肥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了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了70%。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1/0727/2201.html
上一篇:三区跨域协同破解交界治理难
下一篇:人民网评:治理酒驾醉驾还不能喘口气、歇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