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治理广场舞噪音不能靠“神器”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15 09: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日前,网络上一条短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拍摄者拿出手电状的“神器”朝不远处广场上正在热舞的阿姨们一按,音响瞬间就“哑了”。阿姨们围着音响调试无果,认为音响坏了,只好

日前,网络上一条短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拍摄者拿出手电状的“神器”朝不远处广场上正在热舞的阿姨们一按,音响瞬间就“哑了”。阿姨们围着音响调试无果,认为音响坏了,只好陆续离开。该视频拍摄者广西南宁市民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跳广场舞的阿姨,我忍了两三年,现在用这个办法才管得住她们。”

闹哄哄的广场舞音乐让很多人不堪其扰,也一直在引发争议和纠纷。由于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人多势众,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噪声污染防治意识参差不齐,有时候,受广场舞影响的居民与他们交涉比较费劲,不仅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还可能惹一肚子气。“反广场舞神器”的出现,让苦广场舞噪音久矣的人们看到了高效反制广场舞噪音的希望--不需要费口舌,不需要报警,不需要等待,不需要生气,只需拿出“神器”悄悄指向广场舞音响,音响顿时“哑火”,舞者也就失去了兴致,纷纷散去。这招看似灵验,实则存有不少问题,也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其实,广场舞没有原罪,有问题的是广场舞噪音。从法律视角看,动辄数百人参加的广场舞也是大型群众性活动,用“反广场舞神器”关掉广场舞音响,涉嫌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干扰者有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另外,“反广场舞神器”发出的信号属于无线电信号的一种,根据《无线电管理条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要使用无线电干扰器,应向有关部门报备,否则可能涉嫌违规,使用者可能面临被处罚的风险。

使用“反广场舞神器”依然属于私力救济范畴,其效果的稳定性难以保障。或许,在“反广场舞神器”刚进入市场隐秘显威的时候,跳广场舞的人们还找不到应对之策。当“反广场舞神器”日益被大众所熟悉,跳广场舞的人就会知道是哪款“武器”给他们捣乱,并会采取反制措施,而无论是他们购买防干扰音响,还是加强人为控制防护,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瓦解“反广场舞神器”的威力。

用“反广场舞神器”来对付广场舞的噪音是不靠谱的,反广场舞噪音不该靠“神器”而该靠法律。针对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2021年底修订的《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专门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违反这一规定需承担警告、罚款等法律责任。据此,各地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在充分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合理规定广场舞等健身、娱乐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还可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警示、教育、管理,并联合监管部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监管处置措施到位,让民众一投诉就灵。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加强普法宣传,引导民众知用善用法律渠道,反广场舞噪音就会进入文明模式、理性模式、安全模式。

(原题为《治理广场舞噪音不能靠“神器”》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zonghexinwen/2022/0215/2743.html



上一篇:噪声污染治理有新招
下一篇: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2年工作计划,以高效能市场

区域治理投稿 | 区域治理编辑部| 区域治理版面费 | 区域治理论文发表 | 区域治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区域治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